1962年4月,公安部门发出通知,原公安系统所办工厂停办。宁波市公安局按要求也宣布与所属的宁波消防器材厂脱钩。市里遂撤销该厂建制,将工厂五名干部、三十一名职工,划拨到市手工业联社(宁波二轻工业局)。从响当当的公安系统到二轻系统,这家企业的干部职工每个人心头堆积的都是失落感。为了争口气,他们定要干出一番事业,证明自己与众不同。
一群揣着雄心壮志的哀兵。
说起来有些伤感,这些从公安系统脱钩的人员,由吕宏堤牵头负责,在江东忠介街37号因陋就简办起了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——星光煤油灯社。
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,其中不乏有能耐的人。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劳改、劳教释放人员,还有一些各单位清理出来的所谓有历史问题的人员。凡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都知道,这在哪个年代这种现象是极其平常的事情。如果在偏远的农村水库工地上,你看到顾准这样国宝级大师佝偻着的身影,你一定不要惊奇。就是周有光这样的大才子,不也屈身宁夏平罗县荒凉的西大滩农场忍辱负重么。所以那个年代,不只是混乱,还有荒唐。
煤油灯社部分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,还拥有些许专业设备,这是宁波消防器材厂撤消后,星光煤油灯社接手的十台冲床、二台车床和一台铣床。这些设备虽然陈旧,但摆在一个弄堂工厂里,已经显得很阔绰了,因此,他们的起点还是比一般白手起家的手工业企业高出一大截。
1960年代煤油灯大有市场,中国广大农村甚至于偏远中小城市,人们还依靠煤油灯照明。不过,煤油灯社的职工几乎都明白,这个生意是兔子的尾巴——长不了。
“煤油灯”宁波人称之为“美孚灯”或“火油灯”。早在清末的上海,宁波商人早就在经营煤油和煤油灯了。而且,新兴的电力和灯泡市场也不乏宁波人的身影。1906年,宁波镇海人氏宋炜臣就在武汉建起了华中第一座水电厂。同是镇海人氏的实业家、发明家胡西园,在民国初年也在上海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国产电灯泡,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灯泡厂。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因缘,宁波使用电灯的历史较其他地方早多了,到煤油灯社生产煤油灯的时期,电灯差不多在镇海已经很普及了,即使在有的乡下电灯也进入了家庭。
煤油灯社的聪明人明白,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,生产煤油灯头绝非长久之计。这个时期,计划经济已在全国实行。但计划经济非但不是一个无所不能包打天下的体制,恰恰相反,它的僵硬死板严重地局限了经济的健康发展。计划覆盖下的经济,到处都走风漏气,需要有人忙不迭地打补丁。
煤油灯社瞅见空子,便干起了拾遗补缺的活计。他们除生产煤油灯头外,还外接模具、瓶盖等加工业务。开模具是个精密活,技术含量要求高,有的还需要专门设备,这些煤油灯社当然没有。
没有专门设备不要紧,只要有人且有志向,设备是可以造出来的。有时候,企业的创新与进步常常受到外部的刺激才成就的。譬如因为丹麦人讽刺瑞典把粗粝笨重的沃尔沃汽车当国宝,瑞典人受不了这个刺激,于是奋发图强,结果就造出了沃尔沃轿车。无独有偶,丰田也是受了欧美的讽刺,才下决心造出了雷克萨斯。所以,世界上很多变化起于偶发因素。
凭借煤油灯社那些懂技术的人,他们自力更生设计制造出各种专门的车床等机械设备。这种技术储备基础上的突破,为以后拓宽产业开了一个好头,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把这种立足于自己改造制造设备的举动作为一种常态。
加工模具让煤油灯社员工看到了企业远大前程。
1963年9月18日,宁波市二轻局派员进社宣布:星光煤油灯社更名为星光模具厂。别小看这次企业更名,它至少证明上级已经认可了他们的模具主业。从煤油灯到模具开发,他们只用了十七个月时间,从此,这群哀兵跨越了荆棘,走上了企业迅猛发展的坦途。
星光模具厂由吕宏堤任厂党支部书记,何宝根任厂长,毛乾生任副厂长。同年11月,江东公社社办的江东机电厂连人带设备并入该厂,该厂职工人数增加21人,总员工达到116人。
也是巧了,星光从煤油灯社到模具厂的过程,正是贴隔壁制伞社走下坡路的时期。这时候的制伞社,多么需要有一只拉住它的援手。
一边是制伞社产量下降,企业前途岌岌可危,而另一边,星光模具厂各种模具加工业务纷至沓来,业务多人手不够,他们招了20名学徒工,职工人数增到136人。人员增加了,生产空间不够用,于是向隔壁制伞社划来1300多平方米的晒伞空地,建起一幢1000平方米三层楼房,扩大了工厂的规模。同时,在市二轻局批准下,厂部机构也逐步健全,设三个科室、二个车间,加工的模具品种规格也越来越多了。
1964年8月,市二轻局再次发文,更名星光模具厂为宁波市手工业联社模具厂。
是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候了。根据生产需要,宁波市手工业联社模具厂把生产煤油灯头和瓶盖的车间划分出去,在大步街成立了星光五金社,这次划分出去的有45名职工及一些冲床设备。就这样,他们用了两年时间,不仅拯救了自己的饭碗,也成就了一家充满朝气的企业。1964年底,联社模具厂有员工91人,主营加工各类模具,兼带制造各种车床。当年,企业盘点了生产报表,这一年,他们接收加工模具23副,还不断增加模具的花色品种,开橡胶模具7副,塑料鞋模71副,完成总产值191600元,职工人数也增至103人。这一年,金工车间主任叶阿毛提升为副厂长。
1966年,全厂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,厂里拥有了车床、铣床、磨床、钻床、锻打机、压机等机床设备,职工的技术力量也迅速成长,三至八级技术工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61.8%。更可喜的是,生产工艺实现全部配套,工厂设立了生技、检验、调度等职能部门,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。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就在这个时候,“文革”来了。它带来的结果是当年——1966年产值不增反退,下滑到181700元。这还刚刚开头,更糟糕的时刻还在后面哩。